092、礼赞,天堂的声音?讽刺之音!【8/10】(2 / 3)

为神的子民,我们应该与其他世界神之子民共情。”

他同时附上了这一个直播片段。

如此神圣的音乐,来自于另一个世界?

看来另一个世界基本上和我们是一样的。

当然了,无神论者对此不屑一顾,也懒得点进去看。

而信徒当然会点进去看,然后一听到音乐,就已经达成了共识。

‘另一个世界也存在神’否则这首曲子怎么来的?

现场,大部分龙国观众听这首歌,就觉得悦耳,别的没了。

但是三个外国人完全不同。

作为社科学家,卢卡斯此时也已经目瞪口呆。

最后表情化为了庄严肃穆,闭上眼睛。

渐渐地,卢卡斯感觉到了天使降临,感觉到了圣光沐浴。

这就是音乐带给人的共情。

韩阳花了两千万做出来的演播厅,然后后续每一期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设备,这一次因为是音乐篇,所以专门花了两千万租用了最好的设备。

在现场用两千万租来的设备听,比在网络上听,效果要好处不知道多少。

现场听歌,真的能把人的眼泪听出来。

而能让听众不自觉的微笑,如同沐浴圣光的音乐,在这个世界上还没出现过。

现在,出现了。

那就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章,《欢乐颂》。

台上的林轩,安静的听着音乐。

而自己已经在地星放满时间流速查询欢乐颂的资料了。

“原来是这样。”

欢乐颂,一开始是席勒的诗歌,这个人是德意志十七世纪的诗人,是坚决的自由派,也就是当时的激进的变革派。

当时的欧洲文人,最大的目标就是打破束缚,获取自由和荣耀。

这首欢乐颂,也成为了当时的共ji会的会诗!

后来贝多芬为《欢乐颂》这首诗歌谱曲。

很多年以后,欧联盟在确定盟歌的时候,《欢乐颂》毫无争议的当选。

在龙国人看来,命运是贝多芬的巅峰,在西方,大众更认可《欢乐颂》。

不过,这首第九交响曲的诞生,过程充满了艰辛和讽刺意味。

贝多芬想要写欢乐颂时才二十三岁。

花了十六年才开始写第四版,也就是第九交响曲版的欢乐颂。

这时候的贝多芬,已经有了命运交响曲、英雄交响曲等多个著名交响曲,已经处在巅峰期了。

不过,在欧洲当时的乐迷心中,贝多芬已经过时了,已经从巅峰跌落谷底了。

虽然贝多芬开启了古典音乐的新时代,但贝多芬已经过时了。

就是这么讽刺。

一开始,很多人认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耶那第一次公演,但是贝多芬此时并不受欢迎。

于是,公演地点一改再改,改了很多次。

仿佛贝多芬已经被世界抛弃了一般。

这个过程中,第九交响曲一直在补全之中。

而这个过程非常的漫长。

在最惨烈的时候,很多人所贝多芬已经老掉牙了,废了,没有才华了,不再是音乐上的先锋人士了。

话说,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p,,安装最新版。

这背后无非有两个原因。

一个是有人不喜欢他‘挣脱命运的枷锁,扼住命运的咽喉’。

另一个是古典乐在发展中,已经走过头了,走到了另一条歧途。

从华丽乐章过渡到节奏与情绪的表达之后,因为巨大的惯性,古典音乐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了界限。

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,菜没有盐不好吃,但盐吃多了也是会齁死人的!

时代的变化中,给贝多芬施加了太多的压力。